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車友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彈,是哪個轉折點所造成?

  日前和車友參加 民視異言堂 報導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的節目採訪,製作單位有個提問: 「車友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彈,是哪個轉折點所造成?」 記者這個提問很值得一談,且可拆為兩個的問題,請容我以一篇文章來展開: 一 車友為何會反彈? 二 是哪個轉折點?
最近的文章

有關市府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未按經費目的設計,向監察院陳情最新進度

  之前有提過,為了三貂嶺隧道,我們去監察院陳情,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,因此陳情不只一次,實際上民眾要向監察院陳情有下列四種方式: (1)到監察院陳情受理中心向值日之監察委員陳情。 (2)於監察委員至地方機關巡察時,向巡察之委員陳情。 (3)郵寄或傳真陳情書予監察院或監察委員。 (4)透過監察院網站陳情信箱陳情。 我們一開始選擇(4)陳情信箱,前後陳情了三次,但結果令人沮喪,因為監察院每次收到後都是直接轉給新北市政府回覆,而市府只需回覆我,並抄送監察院,即可讓案件「結案」(請參考之前的文章)。 後來一位熟悉監察院運作的朋友建議我改用第二種方式,也就是親自向監察委員陳情,並指出我擅長簡報,當面說明能提高成功機率。於是,去年利用10/21至桃園市政府巡察時,再次向監委陳情,而且這次是當面陳情。

【評論】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不是生態秀,是交通部鴕鳥政策的縮影

近日讀到一份交通部運研所的文件(註一),標題是 《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前後路段之替代路線研議》 ,應該是回應我在2022年底出席交通部「自行車業務推動座談會」時,對三貂嶺隧道不安全、不友善現狀提出的質疑(註二)。 乍看之下,這份文件是交通部在「傾聽民間意見」,要調整旗下16條多元路線的「黃金山海線」(註三)的旅行建議,但實際內容卻暴露出三個更嚴重的問題: 美化地方錯誤設計、逃避制度檢討責任、將錯誤決策合理化。

難道三貂嶺隧道內的蝙蝠,只是拿來作為設計上的點綴?

截圖來源: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YT頻道影片 最近去Tony大評論 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 的幾支影片看留言,看到他面對各種質疑,都會直球回應且一直持續,這對我們真的是很大的激勵,因為這代表可以讓跟多人知道這工程的荒謬 (互動越多YouTube演算法會更推薦該影片)。 我看到他那邊有則新留言,覺得想寫點東西。

從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營運管理及維護費用,看我們市民付出的成本

一個無法決標的標案 記得在111年 (2022) 與幾位單車業界朋友聊起三貂嶺隧道種種離譜時,他們都有提到正式啟用前 (三貂嶺隧道於2022/7啟用),新北市政府曾詢問他們在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經營單車租賃的意願,加上在111年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放前,我也曾被一位朋友tag到吳設計師FB一篇文的留言中,那位朋友希望我提供一些營運管理建議。 兩件事連起來似乎有些脈絡可循,讓我想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因此上政府標案系統搜尋,果然找到一個110/12公告無法決標的案子,無法決標的理由為流標 (無廠商投標或未達法定開標家數)。

聽完設計師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做的導覽,您還會認為這是「自行車道」嗎?

因中途改名,市府以 「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」貼紙蓋掉原本的 「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」 以往除了官方文件、媒體報導,以及親自走訪並推測,並沒有機會藉由聽取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設計師吳忠勳先生親自解說,來了解他是如何設計這個自行車道以及他的「理念」。 以下三支來自一個「 跟著倪可鳥瞰台灣 」頻道的訪談影片,剛好可以滿足這個缺口。這是吳設計師在現場的導覽全紀錄,由於影片很長 (共約120分鐘),建議用1.5倍速或2倍速觀看。 另外,看這些影片有2個重點: 知道設計師的理念以及態度,也可知道他為何罔顧安全而執意用鋼筋路面。 增加工程知識,並對這隧道有更多的認識,畢竟這是花了3.1億,後續每年還要1千多萬維護成本的工程。

公共工程得獎是榮耀還是包裝?以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為例

截圖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gjdVU79aZU 比較關心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的朋友,對於它獲得許多國際獎項應該不陌生,因為它獲得相當多報導,現場導覽也必定會被提起,若您還是沒印象,可以先看看官方(市府)的這篇新聞稿: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4度揚名國際 贏得2023「魁北克設計大獎」 https://www.ntpc.gov.tw/ch/home.jsp?id=e8ca970cde5c00e1&dataserno=c083a8837f503156e939d71394937d5d 最近有朋友傳來一個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設計師吳忠勳先生的訪談,我覺得有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的訊息,因這訪談可讓我們了解市府出資去得那麼多獎原來是為了包裝,以及吳先生對於外界批評的看法。 訪談連結如下: 《ArchipapaX人物專訪》 —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吳忠勳 — EP022 | 設計師商業學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gjdVU79aZU 以下節錄訪談中兩個與這篇文有關的重點(這兩段的詳細逐字稿放在此篇文的最後,不想看影片的話,建議您可以先拉到最後閱讀逐字稿): ----------------- 設計師: (前略) 我只是必須要協助業主做這個案子的論述 讓更多人接受 所以業主另外出資請我們去包裝 去國外、去得獎 (後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