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從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營運管理及維護費用,看我們市民付出的成本


一個無法決標的標案

記得在111年 (2022) 與幾位單車業界朋友聊起三貂嶺隧道種種離譜時,他們都有提到正式啟用前 (三貂嶺隧道於2022/7啟用),新北市政府曾詢問他們在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經營單車租賃的意願,加上在111年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放前,我也曾被一位朋友tag到吳設計師FB一篇文的留言中,那位朋友希望我提供一些營運管理建議。

兩件事連起來似乎有些脈絡可循,讓我想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因此上政府標案系統搜尋,果然找到一個110/12公告無法決標的案子,無法決標的理由為流標 (無廠商投標或未達法定開標家數)。

這個標案名稱為「新北市雙溪區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委託營運管理」,由於這標案是在110年,標案名稱帶出兩個重點:

「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」與「委託營運管理」

「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」可以證明當初的名稱核心是「自行車道」,112 (2023) 年10月才變更名稱為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,這部分之前已經討論過,先不贅述。

而「委託營運管理」是這個標案主軸,也是這篇要討論的重點,我把邀標書轉成PDF檔,有興趣閱讀完整內容的網友可以自行下載: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ZeOp-gOQxLvmptpqax2XhLzSlLS17gPP/view?usp=drive_link

我看完邀標書,了解營運範圍為三貂嶺隧道、雙溪車站旁的低碳驛站,另有以下幾項重點:

  1. 經營自行車營運 (租借)
  2. 隧道環境設備清潔及維修通報
  3. 賣店、其他相關遊樂設施
  4. 線上網站經營與維護
  5. 票價規劃
  6. 營運權利金

可以發現雙溪區公所規劃的這些重點中,1、3、5項是廠商營收來源,是吸引大家來投標的誘因,甚至還可以規劃收門票;而除了基本成本,廠商要負擔2、4項隧道營運及維護費用,另外還要再繳第6項的營運權利金。也就是說,雙溪區公所的規劃,若此案順利標出,隧道啟用後,官方不用負擔維護管理費用,還另外有營運權利金的收入。

但我單車業朋友們評估後,認為隧道這樣設計對租車遊客安全風險太高,客源也不明,不敢經營,所以推斷最終沒人投標案子才以流標收場。

有了這樣的背景,就可以解釋111年7月試營運時,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為何會推出Youbike「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」,原來是「新北市雙溪區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委託營運管理」流標,之後沒有任何調整再推出,而市府為了避免自行車道通了民眾無車可借造成民怨,才拿Youbike出來救援。

所以也難怪市府才有這個新聞:

迎接全台最美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試營運 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同步啟用

但這裡的Youbike卻為了隧道鋼筋路面離譜的超大間隙,去弄出加大腳架底座的特殊規格,又引發另一個抗議事端。

【瑞芳YouBike,一區兩制?】

看到這邊您是否有發現,前面所討論的自行車營運根本與生態無關,尤其是後來被強調的蝙蝠生態?因為這時這工程還是被稱為「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」或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」,是市府無法承受來自各方的質疑才改名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。

市府後來更端出「蝙蝠生態」並透過媒體大肆渲染,其實就是把蝙蝠拿來作為杜悠悠之口的終結者。

市民付出甚麼代價?

前面知道「新北市雙溪區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委託營運管理」流標了,後來改名又端出「蝙蝠生態」,那最現實的問題是,既然強調生態並需要控制參訪人數,為了假戲真做,隧道的營運管理要有人,那誰來做?誰負擔這些管理成本?

我們一樣透過政府標案系統搜尋,可以看到三貂嶺隧道從110年到114年有關管理維護的標案至少有:

  1. 新北市雙溪區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委託營運管理
  2. 112年三貂嶺生態隧道行政庶務、設施巡查及環境維護與生態環境監測委託專業服務案 決標金額11,750,000元
  3. 113年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行政庶務、設施巡查、環境維護及優化官方網站委託專業服務案 決標金額8,893,500元
  4. 113年度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委託專業服務 決標金額1,330,000元
  5. 114年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行政庶務、設施巡查、環境維護及優化官方網站委託專業服務案 決標金額8,746,920元
  6. 114年度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委託專業服務 決標金額1,250,000元


整理這些標案可以分析出:

一、原本的營運管理成本由經營自行車出租的廠商負責,區公所可能還能坐收權利金。

二、但因設計不當,除廠商評估無法獲利因而無人願意經營,又因被各方質疑,市府以改名來推責,結果就是產生的種營運管理成本轉嫁給市民負擔,造成每年多了約一千萬的支出 (隧道營運管理+生態環境監測費用) ,至今已經累績三千多萬。有興趣的車友,可以查查一樣是舊隧道道改的舊草嶺隧道以及后豐鐵馬道,一年需要花多少營運管理費用,就知道三貂嶺隧道的離譜。

三、生態環境監測是112年起,也就是改名「生態友善」後才開始,當初工務局給戴瑋珊議員的檢討報告,說「在102年的可行性研究階段,就以生態隧道為發展方向」根本是胡扯。

當然因為「新北市雙溪區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委託營運管理」流標,因此無從評估到底雙溪區公所可以收到多少權利金,廠商進駐是否能賺到錢,但這自行車道若按照常規來建造,即便無法像舊草嶺隧道因有各種有利條件,較能吸引來賞遊的人潮。

至少三貂嶺隧道能導引猴硐景區的人流,可活化瑞芳區碩仁里、雙溪區牡丹里絕對可期。但從上篇文設計師「為了讓大家看到底下的東西」採用格柵,而且整個隧道都是,違背自行車道路面設計原則後,就失去這個機會,把「自行車道」自名稱中剔除後更是,更不用說要如何評估車道開通後,對東北角自行車會帶來多大的效益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?是有人故意在說謊嗎?(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路權演變)

想寫這篇短文,是因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的設計師吳忠勳先在2024/7月於FB抨擊「唯一群自行車客持續爭取自行車『專用道』」,並在回應中與車友論戰( 論戰邏輯混亂,有興趣請自己去看,不過提醒該篇已鎖文 )。 之前提過,他主持的達觀規劃在細部設計書上,明明寫著 平日 - 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、假日 - 自行車專用道 ,怎麼會到頭來反而質疑車友?加上我收到交通部回函說新北表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是「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」,感覺到新北與設計師,一個是政府單位,一位是獲得許多國際獎項的設計人,會出現這種自我否定,應該還有一些不知道的細節,因此 上一篇收集了自行車路權相關資料 ,也提出看法。 而這裡想補充探討的,是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?是有人故意在說謊嗎?

寄信給教育部部長信箱,反映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道路設計不良遭民怨,體育署未落實預算專款專用原則,未貫徹行政管理法案有責」之第一階段回應

照片:紅圈為我參加體育署 「騎亮臺灣―票選最讚亮點自行車路線」活動所召開專家遴選座談會及綜合評選之截圖,來源: https://www.sa.gov.tw/PageContent?n=5184 最近三貂嶺的事聽從好友建議把層次拉高讓體制接手,因此在登山界前輩Tony發出呼籲體育署應收回「騎亮台灣─最佳亮點車道獎」獎項的影片後(相關影片請參考文末連結),也整理手上資料向教育部陳情,要求教育部責體育署收回三貂嶺自行車道「最讚亮點自行車道」之獎項,並向大眾敘明處置方式。 會這樣做,是因當初體育署召開專家遴選座談會及綜合評選,我是委員之一,沒想到「新北市三貂嶺自行車道」完工後與評選時給的資料多處不符,不僅造成當時無法客觀評分,加上後來市府、設計師等人多次推諉並轉移焦點,讓我感到非常憤怒,才會花時間調查並揭發。 雖然據體育署回應表示已另函請新北檢討說明,但這次目標已不在於結果如何,而是希望大家看到過程,也就是過程比結果重要,因此決定將陳情內容及體育署回函先公布(有將2個錯字改正及去除個資等不必要資訊),至於結果如何,請容我收到新的回應後會再公開,以下就是向教育部的陳情內容以及體育署第一次回應,網友看完若有想法,可以利用FB或mail跟我聯絡: FB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ekkingtaiwan/ Mail eddie.chennew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