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截圖來源: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YT頻道影片 |
最近去Tony大評論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」的幾支影片看留言,看到他面對各種質疑,都會直球回應且一直持續,這對我們真的是很大的激勵,因為這代表可以讓跟多人知道這工程的荒謬 (互動越多YouTube演算法會更推薦該影片)。
我看到他那邊有則新留言,覺得想寫點東西。
那則留言說:
「...因為隧道是蝙蝠的家,政府為什麼要道歉呢?....愛好大自然的勇腳們,請鼓勵政府推廣生態環境」
這個「隧道是蝙蝠的家,政府為什麼要道歉呢?」讓我想到幾年前蒐集資料時,看到三貂嶺自行車道設計師吳忠勳先生在蘭陽博物館演講時的簡報,非常錯愕,但當時忍下來,看完後繼續收集更多細節,因為我知道當下最需要的,是更多更完整的資料。
你可能會覺得有甚麼好錯愕的?不就是一個簡報?然後這樣的留言從來就不會少啊!
其實傻眼是那個演講簡報封面用的照片(參考下圖),因為時常剪輯影片,很清楚對的封面可以讓人上天堂,但這照片卻讓市府透過媒體對大眾訴求生態保育完全打臉。
![]() |
以強光照射蝙蝠的照片拿來當封面 |
我記得非常清楚,2023年為了三貂嶺自行車道設計與管理的爭議,吳忠勳先生在FB發文說 (註):
「高架棧道與維持晦暗的光環境是留給這些生物生存的空間。」
也曾說「但以我的立場,一定會持續為生態與環境發聲」
也在媒體表示要「為蝙蝠發聲」。
更正義凜然的寫著「生物們不會打1999」。
他既然都這麼說,既然有這樣的人設,想必很清楚蝙蝠是夜行性動物,白天正是牠們休息的時候,連我們車友在隧道開頭燈,亮度比較高的還會被管理員干涉,民眾手機拍蝙蝠也被要求不能打光,Tony幾支評論三貂嶺隧道影片的留言,甚至也都在公審這類的行為。
怎麼他那頭說要「為蝙蝠發聲」,這頭還拿以強光照射蝙蝠的照片來當封面?難道蝙蝠只是當初拿來作為設計上的點綴?
也對,反正大家都很清楚,就像他在FB上寫的,生物們不會打1999,更不會像我們辦快閃搞上街。
真不知道那位在Tony的影片下留言,還有那些真的有關心蝙蝠生態的人,若看到這照片會作何感想?會去質疑設計師行為?會去檢視市府設計前有生態調查?施工時有做生態檢測嗎?
我認為不會,因為有了「國際大獎」護身,他 (她) 跟大多數人一樣,都會選擇沉默;因為只要談到「生態」,大家都怕被貼標籤而不作聲,而市府就是利用大家這個弱點來操作不是嗎?
但相信經過時間的沉澱,這些沉默,未來都會變成最尖銳的質問。
所以,若再有機會簡報這件事來龍去脈,要找一張可代表市府如何以「蝙蝠生態」掩飾設計缺失與逃避公共問責、如何透過大眾媒體混淆視聽,造成民眾與車友對立的照片.....
我就挑這張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:
其實收集到的還很多,這邊就不一一貼出,僅分享另一張比較清楚的連結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owW0vUha6b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&igsh=MzRlODBiNWFlZA==
有需要深入的朋友,可以跟我聯絡:
eddie.chennew@gmail.com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