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看之下,這份文件是交通部在「傾聽民間意見」,要調整旗下16條多元路線的「黃金山海線」(註三)的旅行建議,但實際內容卻暴露出三個更嚴重的問題:美化地方錯誤設計、逃避制度檢討責任、將錯誤決策合理化。
一、文首就粉飾太平:為地方錯誤美言,掩蓋實際困境
雖然主題是會行經三貂嶺隧道的「黃金山海線」替代路線研議,但我們來看文件開頭的這句話:
「自新北市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完工通車後,提供自行車騎士安全且舒適、友善騎乘的自行車騎乘空間…」
這段文字我認為問題非常嚴重,因為「安全且舒適、友善」根本與事實不符,如果真的如此,怎麼會有這麼多車友反彈?我們辦快閃抗議是在辦心酸的?又為何2022年底交通部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,我會在會議中提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不安全不友善的問題?
其次,這樣的文字,根本是在替新北市政府粉飾問題本質:將原本預算設計成交通連結用途的隧道,硬生生轉為「觀光景點」,還以生態為名進行全面預約與總量管制,實質排除單車通行權益。
更荒謬的是,報告用「為確保服務品質」來替新北市政府正當化預約制度,完全不問為什麼這條位於樞紐位置的自行車道需要預約才能通行?
而且根本問題不是「怎麼預約」,而是「一條自行車道為什麼需要預約?」。
主管交通,又規劃出「黃金山海線」的交通部,為何不替目標受眾質問新北市政府,一條自行車道為什麼需要預約?
二、鴕鳥式的替代方案:叫我們去搭兩鐵火車?
而報告的核心建議之一,是要車友改搭兩鐵火車來避開三貂嶺。我認為這不是技術研究,而是政策逃避的笑話。
因為搭兩鐵本來就是單車族在特殊情況下的備案,例如颱風下雨、體力不支、時間限制、遇危險路段(如蘇花公路)等。但如果政府花了三億蓋了一條「自行車道」,最後卻叫我們搭火車通過,這不只是無能,而是荒謬。
我很想要問:如果最終解方是兩鐵,那為什麼還要推動「單車觀光旅遊」?乾脆自行車路網收一收,叫大家全程搭火車玩台灣就好了啊!你花納稅人的錢蓋一條無法使用的單車道,再叫我們「搭兩鐵火車解決」,這樣的政策邏輯怎麼能說服人?
三、交通部的鴕鳥監理:放任地方漂綠,等同背書失職
交通部對這件事的最大問題,不只是「沒作為」,而是刻意選擇不監督、不介入,等於默許地方政府拿了補助,卻將一條國家級自行車主幹線斷裂。
- 三貂嶺隧道是黃金山海線關鍵路段,卻遭新北市如此惡搞造成斷點。
- 交通部不僅未即時介入,還透過研議報告間接合理化地方政策。
- 報告結論措辭溫吞、無痛,形同對錯誤設計與管制的背書。
這樣的態度,只會讓其他地方政府學會「以漂綠為名、封閉為實」的治理技巧,反正中央不會問責、不敢問責,民間反對聲音也能用報告模糊焦點,甚至默許地方政府可以用「生態」來操弄,以改名來讓使用者形成對立,利用輿論來趕走原本為設定的對象。
結語:中央若不敢監督,就是背叛全民的單車政策
其實三貂嶺隧道這件事不只是地方政策錯誤,而是揭示一個更深的問題:當中央只想當和事佬、不敢對錯分明地糾正地方錯誤時,真正受傷的,是相信政府願意打造單車友善環境的我們。
我們不是反對生態,也不是抗拒合理的管理,而是反對以「生態」之名行排除使用者,以「友善」之名規避錯誤設計之責。
如果交通部不願回應此事的本質問題,只會如此提出形式上的解方,那麼我們只能繼續用文字與聲音,揭露這些粉飾與卸責背後的荒謬。因為每一條不按經費目的自行車道完成,都是政府背棄騎士的一小段距離。
三貂嶺自行車道只是開始,若此例成常態,我們將失去整個單車路網的未來,因為政府已經失去最寶貴的「信賴」。
註一:
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前後路段之替代路線研議 -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https://www.iot.gov.tw/xhr/universal_table/download?file=68341a6e08577776d96a477c
註二:
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是「自行車專用道路」?還是「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」?還是被自行車耽誤的景觀園區?
https://sandiaolingecofriendlytunnel.blogspot.com/2024/09/blog-post_25.html
註三:
「友善和安全」的16 條自行車多元路線(https://admin.taiwan.net.tw/erv-nsa/NewsErv/News?a=976&id=29568)
【濱海型】
1. 北海岸路線
2. 黃金山海線
3. 東海岸路線
4. 雲嘉南濱海線-台江
【河岸型】
5. 宜蘭濱海蘭陽平原線
6. 大鵬灣路線
【田園型】
7. 雲嘉南濱海線-嘉義糖鐵、夕鹽段
8. 菱波官田線
9. 花東縱谷-田園風光線
10. 卦山三鐵線
【環山型】
11. 花東縱谷-洄瀾漫波線
12. 花東縱谷-森林溫泉線
13. 獅頭山路線
14. 日月潭路線
【山岳型】
15. 茂林-高雄山城線
【離島型】
16. 澎湖菊島線
留言
張貼留言